为以音乐艺术为媒介,搭建艺术教育与职场能力培养的跨界对话平台,2025年5月20日,音乐舞蹈学院特邀湖南艺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周邦春教授于逸夫楼举办《合唱(乐队)指挥中的团队协作美学——通过集体音乐活动培养职业人的沟通力与领导力》专题讲座。
讲座以柏林爱乐乐团与卡拉扬的经典合作为引,通过演奏视频与即兴节奏训练,揭示指挥艺术中“全息倾听”“声部共生”的协作哲学——指挥棒划出的不仅是节拍,更是以非语言沟通构建“共情共鸣”的团队生态。湘潮国乐团《我的祖国》的排练细节、杨鸿年指挥《娄山关》的多声部互动,生动诠释音乐协作中“倾听-妥协-共创”的沟通模型;郑小瑛“反馈三明治”式指导,将艺术化沟通转化为职场柔性方法论。从柏林爱乐的声部对话到彭家鹏“去中心化”实践,讲座层层递进,点明音乐协作的本质:让每个独特音色在共生共融中凝成和声,而非追逐单一的完美独奏。
周教授结合行业数据与实践案例,指出现代艺术产业对 “团队协调能力”的迫切需求,提出“跨媒介表达训练”“角色流动机制”等能力迁移路径,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熔铸“专业 + 素养”双螺旋能力。并在 VUCA 时代语境下,讲座以“协作交响”哲学升华内核:真正的团队领导力,是让个体在尊重中寻得共鸣腔,于共生中成就集体和声。主讲人发起“职场交响日志”与“情感调音器”倡议,呼吁将音乐中的节奏智慧与共情思维注入职场,让倾听成为沟通底色,共识成为领导力注脚——当艺术的协作美学照进现实,每个灵魂都能在同频中自由发声,共同谱写出时代的共鸣乐章。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艺术与职场的跨界对话,更是对“协作美学”的深度解构——当指挥家放下指挥棒,团队仍能以呼吸为节拍、以信任为纽带持续共振,这正是音乐给予职业人的终极启示:最好的协作,是让每个灵魂在同频中自由发声,共同谱写时代的共鸣乐章。
(图/文:曾臻卓;一审:曾臻卓、二审:吴扎拉·涛、三审:刘利连)